“浮生若梦,浮尘如空,为欢几何,百转千回”的意思是?
优质回答
生活就像梦一样, 像浮沉一样在空中, 欢乐的时候有多少, 坎坎坷坷。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。
源于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
原文:
夫天地者,万物之逆旅也;光阴者,百代之过客也。而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?古人秉烛夜游,良有以也。况阳春召我以烟景,大块假我以文章。会桃花之芳园,序天伦之乐事。群季俊秀,皆为惠连。吾人咏歌,独惭康乐。幽赏未已,高谈转清。开琼筵以坐花,飞羽觞而醉月。不有佳咏,何伸雅怀?依如诗不成,罚金谷酒数。
译文:
天地是万物的客舍,百代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,死生的差异,就仿佛梦与醒的不同,纷纭变换,不可究诘,得到的欢乐,又能有多少呢!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,况且春季用艳丽景色召唤我,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,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,畅叙兄弟间开心的往事。
弟弟们英俊出色,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,而我作诗吟咏,却惭愧不如谢灵运。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,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。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,迅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,没好诗,怎能抒发优雅的情怀?假如有人作诗不成,就要根据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,哪个咏不出诗来,罚酒三杯。
介绍:
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又名《春夜宴桃李园序》,是唐代诗人李白所著。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,并为之作此序文,文章以清爽俊逸的风格,转折自如的笔调,记叙了作者与诸位堂弟在桃花园聚会赋诗畅叙天伦一事,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李白热爱生活、热爱生命的生活追求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。
优质回答
浮生,典出《庄子·外篇·刻意第十五》“其生若浮,其死若休。”
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对浮生进行描述,南朝宋鲍照的“浮生急驰电,物道险絃丝”《答可》,唐元稹的“自言行乐朝朝是,岂料浮生日渐忙”《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》,唐李涉的:“终日混混醉梦间,忽闻春尽强登山。
因过竹院逢僧话,偷得浮生半日闲”《题鹤林寺僧舍》,北宋苏轼的:“殷勤昨夜三更雨,又得浮生1日凉”《鹧鸪天·林断山明竹隐墙》,清李密庵的:“看破浮生过半,半之受用无边。半中岁月尽幽闲,半里乾坤宽展”《半半歌》等等。
清乾隆、嘉庆年间的普通文人沈复更是取李白“而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?”之意,记录自己日程生活的点点滴滴。我非常早就了解有如此一本书,因为过去的阅读只重视名著和一些比较有兴趣的专业书本,一直未把这本书纳入阅读计划,最近在阅读王澍的《造房屋》时,提到这部书,在知乎上看到张佳玮回答网友提问时提到这本书,还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林语堂曾将此书翻译成英文,一下子将我阅读兴趣提了起来。新年假期逛书店迫不及待的买了一本回来阅读。
刻雨无痕的意思是?
优质回答
词义】:了无,一点没。了无痕迹,一点痕迹都没。
【出处】:苏轼《正月20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》:“人似秋鸿来有信,事如春梦了无痕。”(这一联诗用比喻的手法。鸿雁南来北往,即便年年如斯也不懈怠,这句诗正好与“走马还寻去岁村”照应。人有信而事已非,正如春梦一般,时过境迁,了无痕迹。苏轼正是由于遭受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,从而产生了如此的虚无怎么看。)
所有了无痕迹的意思是?
优质回答
了无,一点没。了无痕迹,一点痕迹都没。
【出处】:苏轼《正月20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》:“人似秋鸿来有信,事如春梦了无痕。”(这一联诗用比喻的手法。鸿雁南来北往,即便年年如斯也不懈怠,这句诗正好与“走马还寻去岁村”照应。人有信而事已非,正如春梦一般,时过境迁,了无痕迹。苏轼正是由于遭受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,从而产生了如此的虚无看
优质回答
所有都完全没痕迹落下来。
哪个了解“春梦了无痕”的意思是啊?简单明了?
优质回答
本来是满心欢喜,但经过之后,就变得风轻云淡。就是说一场美梦之后,那也只不过一场美梦,从来不会变成真实,故而内心有的缺憾。
谢学士人似秋鸿来有信,事如春梦了无痕醒黄粱译文?
优质回答
这两句话的意思:人就仿佛秋季的大雁一样,来去都会痕迹可寻,可是往事就仿佛春季的一场大梦一样,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。
出处:《正月20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》宋代·苏轼
东风未肯入东门,走马还寻去岁村。人似秋鸿来有信,事如春梦了无痕。
江城白酒三杯酽,野老苍颜一笑温。已约年年为此会,故人不需要赋《招魂》。
优质回答
意思是仿佛是接到了远方朋友的来信,事情过去了就像一场梦一样没痕迹。